來源: 崇川在線
發布時間: 2023-01-12
瀏覽次數:
字體: [小] [中] [大]

“原來車子要停到比較遠的車庫,現在樓下附近就有車棚。”2022年11月底,42組嶄新的非機動車車棚亮相學田街道學田苑小區,供居民停放電瓶車,家住34幢的居民楊頌華滿心歡喜。
非機動車車庫較少,居民圖方便,直接把電瓶車停在自家樓下,甚至進行“飛線充電”,既不美觀也不安全,這是老舊小區非機動車停放的一大通病。2022年,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崇川區在不占用消防通道的地方設置了508組裝配式非機動車車棚,可以停放約6000輛電瓶車。
優質的民生資源,既是居民小康生活的“幸?;?,也是集聚高質量發展要素的“最強磁場”。讓民生更有溫度、生活更具質感。主城崇川以“釘釘子精神”抓好群眾最關心的“急難愁盼”,努力讓每一個新老崇川人在崇川安居樂業。2022年,該區10大類45項重點民生實事工程扎實推進,全年民生支出54.5億元。
聚焦城市更新,打造宜居崇川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河道清澈魚翔淺底、街巷阡陌四通八達……漫步主城崇川,滿眼皆是宜居的幸福圖景。而這,得益于近年來崇川區的城市大更新“動作”,尤其是2022年,該區定義為“城市更新年”,以更大力度全面推進。

老舊小區改造,是崇川區“城市更新提升年”行動中的重頭戲。2022年,崇川對轄區50個老舊小區進行提升改造。在舊改中,既做好拆除違建、屋頂防水、外立面刷新等外部改造,更注重在地下管網、停車秩序、活動空間等百姓“急難愁盼”處發力。與此同時,從“拆建分離”變為“拆建一體”,確保了雨季來臨前所有屋頂完成“平改坡”。到年底,全區已累計改造完成112個老舊小區,總面積達650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崇川還在部分已經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周邊建設10條“最美回家路”,進一步完善小區功能,打造小區靚麗風景線,讓“最后一公里”成為幸福一公里。目前,9條道路已竣工驗收,工程量最大的教育路也即將收尾。

加強長效管理,做好老舊小區改造的“后半篇文章”尤為重要。崇川區創新試行物業服務社管理模式,前兩年改造的老舊小區全部落實物業管理。
根據“城市更新提升年”目標任務,2022年以來,崇川還加快推進任港路新村,濠江南苑西南側、虹橋醫院及周邊地塊,愛德士鞋業及周邊,青年路新村先行啟動區(二紡機片區)等5個破舊片區更新項目,加強唐閘、寺街、西南營、濠南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利用,積極穩妥推進任港灣和五龍匯、運河兩岸等重點片區規劃建設。目前,屬于任港路新村破舊片區更新的全市首個回遷安置項目陽光悅城已封頂;寺街里的南關帝廟巷明清住宅經過保護性修復后悄然“重生”;環濠河南大街片區十大提升項目開工;任港灣和五龍匯城市副中心十大重點工程啟動。

聚焦城市更新,2022年,崇川區竣工安置房82.8萬平方米,提供房源超6000套,安置動遷居民3900余戶;推進嘉輝路等20條市政配套道路項目建設,路網進一步完善暢通;普賢寺南側等10個小游園、4個口袋公園、2個小微綠地全部建成,新增綠地58公頃、游步道15.6公里,完成4個污水處理達標區建設、13項河道整治和水環境提升工程,保持地表水市控以上斷面優Ш比例和土壤安全利用率100%,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以城市更新為抓手,老城新區交相輝映的宜居崇川幸福藍圖正在不斷化作實景圖。
關愛弱勢群體,打造溫暖崇川
“達師傅,今天做老項目嗎?”“對,太感謝你們啦?!?022年12月10日早上7時許,唐閘鎮街道和諧怡園佳苑小區的重度肢體殘疾人達先生家,又一次迎來了兩位熱情的服務人員。他們身著統一服裝,利用90分鐘的時間,為達先生剪了指甲,測量了血壓血糖,做了廚房衛生,清理了垃圾,整理了床鋪?!拔倚袆硬槐?,家里很多事情做不了,他們就像親人一樣在幫助我。”達先生說。

關心關愛殘疾人,給殘疾人以及殘疾人家庭減輕負擔,2022年,崇川區啟動殘疾人居家托養服務,并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招投標的方式聘請專業公司,上門為轄區內年齡在16-59周歲之間,持證的低保、低收入的無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個人保潔、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四大類服務。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32名托養對象享受到了居家托養“福利”,累計開展上門服務超1800次。
積極打造溫暖崇川。2022年以來,崇川區聚焦“一老一小一殘”,聚力實施多項關愛工程。
崇川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為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該區在任港、虹橋、鐘秀、崇川經濟開發區建設4家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24小時全程住養、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家庭援助等“一站式”綜合性養老服務。目前,任港中心建成啟用,虹橋、鐘秀、崇川經濟開發區正在設施設備采購。

在養老方面,崇川還創新探索街道養老服務聯合體建設。以街道為單位,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社會組織、各類商戶、各類涉老企業、公共服務商等碎片化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整合,形成立足社區、輻射居家的養老服務合力,讓為老服務更加規范,內容更加豐富,供需對接更加精準暢通。目前,16個街道的687家單位機構加入并掛牌運行。
關注老年人平安健康。崇川組織社工為轄區內200戶住所老化、支持網絡單一的空巢、困境老人提供居家安全改造服務,主要檢測家中的水電煤和照明設施,凡是老化的一律免費換新,線路、管道等凡是不規范的一律進行規范化改造,從而消除安全隱患。同時,為6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務超6萬人次。

崇川區對少年兒童也關愛有加。2022年計劃打造的文峰、學田、陳橋3家街道級兒童關愛之家以及劍山社區等32家社區兒童關愛點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助力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暑假期間,還開辦了8個職工子女愛心托管班,接管189名學生。
重視創業就業,打造宜業崇川
“與社會脫節了十年,終于重返職場了!感謝政府給的這個機會。”年終歲末,回想起半年來在狼山鎮街道臨江社區做社工的日子,44歲的王霞激動不已。
十年前,由于要照顧女兒學習、生活,王霞辭去了工作。女兒考上大學后,她想著重新出來就業。然而,由于長時間沒有工作經歷,處處碰壁。2022年,得知崇川區開發了公益性崗位,便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報了名。經過系列審核,終于通過并獲得了崗位。據了解,2022年崇川區開發了137個社區基層公益性崗位,像王霞一樣的91名就業困難人員得到安置。

就業是民生之本。2022年以來,崇川區通過拓寬就業渠道、開展就業援助、加大培訓力度等舉措,推動居民就業創業。
該區積極打造現場招聘、網絡招聘、直播招聘“三位一體”的供需對接平臺,推出“云就業”招聘模式,實現線上招聘常態化、直播招聘天天有。全年開展“云就業”線上招聘106場、直播招聘210場,1399家企業的HR上線直播帶崗,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68萬個。在2022年高校畢業生網絡直播招聘會上,區長楊萬平為38000名在通高校畢業生“直播帶崗”,取得了熱烈反響。

該區把高校畢業生、退伍士兵、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重點群體作為就業援助工作的重點,提供“一對一”、“一站式”精準幫扶;針對不同對象,舉辦專場招聘會,精準提供相匹配的崗位。同時積極開發社區基層公益性崗位,實現政府托底安置。2022年,為1621名失業人員認定就業困難類別,其中1556人實現就業。
有技能才能有更多就業創業機會,崇川開展育嬰員、化妝師等各類技能培訓80場,惠及4410人。組建崇川區創業導師庫,成立“政策專員”隊伍,常態化開展創業聯盟政策宣傳,送創業政策到各創業孵化基地及街道、社區,精準開展創業指導。2022年,引導自主創業2312人,帶動就業6243人,落實各類創業補貼105.7萬元。

對于來崇就業創業的人才,崇川提供優質人才公寓超800套,建立了從“一張床”到“一間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層次住房供給體系。還打造了全區首家“梧桐樹下”青年人才驛站,為來崇求職的青年人才提供7天短期免費住宿。出臺“人才新政2.0”,對紫瑯英才、高校畢業生等對象在租房補貼方面予以新規定。
多措并舉,2022年,崇川新增就業3.5萬人。其中,引進高校畢業生1.35萬人,為全市人口集聚扛起主城擔當。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萬元、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