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治理成效
日前,崇川區幸福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著力構建“六力共治”新格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聚焦居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加強部門聯動、共商共治,疏解基層治理和物業管理服務的難點、痛點、堵點,切實提升居民群眾的滿意度與幸福感。
黨建引領,激活治理原動力
幸福街道依托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將基層黨組織建在網格上、干群嵌入微網格中,持續健全“社區—小區—樓棟”聯動治理體系,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黨組織,推動社區網格化治理更加精細,實現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網中辦、服務零距離”,真正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與此同時,幸福街道將“紅色物業”工作沉入網格,強化基層黨組織對物業企業的指導,成立功能型黨組織、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根據小區實際需求定期召開由社區、物管會、物業公司、業主代表等主共同參與的黨建聯席會議,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激活了小區治理原動力,小區治理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民主協商,激發群眾自治力
幸福新城小區是一個建成十余年的搬遷安置小區,樓幢兩側非機動車坡道的玻璃出現了不同程度破損、有的甚至完全損壞,既影響小區環境美觀,更成為了居民心中的一塊“心病”。特別是雨季,濕滑的坡道加上模糊的視線,讓居民們的出行的“風險系數”直線增加。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幸福家苑社區聯合街道部門、小區物管會、物業公司在實地調研后,多次組織召開物管會聯席會議。經過多方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修繕方案:即采用高強度、防破碎的鋼化夾膠玻璃進行更換,并增設防滑措施,確保坡道既美觀又安全。幸福街道充分發揮轄區各小區物管會作用,通過建立有效的民主協商機制、培養居民的參與意識,有效地激發了群眾的自治力,促進社區的和諧發展。
齊抓共管,匯聚多方聯動力
幸福新城小區是個安置房小區,少數居民還偶爾會在綠化帶里種植蔥蒜等蔬菜。為解決小區亂種植問題,通過與街道職能部門、物業服務企業、居民代表多方聯動,發揮協商議事機制作用,決定統一購置“便鄰蔥蒜盆”,編號后固定擺放位置,解決居民實實在在的需求,讓治理“堵點”變“亮點”。為提升小區治理與文明城市長效管理水平,幸福街道匯聚綜合執法力量、物管會、網格員、在職黨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通過組織聯動、資源聯用、成果聯享“三聯”舉措,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實現了資源共享、事務共商、問題共解、矛盾共排、齊抓共管,呈現出多方共建共治新格局,使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下一步,幸福街道將繼續完善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六力共治”機制,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破解物業服務管理難題,加強小區文明長效管理,進一步激活社區基層多元善治“基因”,不斷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