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城橋街道
發布時間: 2025-10-28
瀏覽次數:
字體: [小] [中] [大]
生活垃圾分類,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文明。近年來,新城橋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以群眾參與為基礎,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逐步將這件關乎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小事”,做實為助力城鄉精細化治理的“民生大事”,探索形成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垃圾分類新路徑。
共治共享,構建長效常態運行機制
走進八廠社區易家橋壹號院,曾經惡臭擾民的生活垃圾聚集點,如今已變身綠植環繞、座椅齊全的休閑娛樂小游園。這處環境的蝶變,正是街道以“共治共享”理念推進垃圾分類的生動成果。自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以來,八廠社區率先搭建“社區—居民—物業”三方聯動機制,依托原有穆鄰志愿服務隊組建“垃圾分類治理志愿服務隊”,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每天早晚值守投放廂房旁,引導居民有序投放。文峰社區創新成立三方議事會,社區牽頭協調、物業負責設施維護清運與數據公示、居民代表參與決策,遇到新問題協商解決,構建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垃圾分類新格局。
立體化宣傳,提升群眾分類積極性
為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街道打造“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的立體化宣傳矩陣,讓環保意識融入日常。城南新村社區自創自演《垃圾分類好處多》塊板舞蹈,以藝術形式宣傳垃圾分類;八廠社區聯合吉的堡幼兒園開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手工賽活動,孩子們用塑料瓶、廢紙箱制作創意作品,在動手實踐中種下環保種子;啟秀社區依托物業服務社,成立志愿服務宣傳隊,每周末進行入戶一對一宣傳,居民生活垃圾參與率達90%以上,知曉率100%;易家橋社區創新推出“積分兌換”獎勵機制,居民累計15積分即可兌換環保袋、清潔用品等實物,集滿100分可直接抵扣車位管理費,有效提高了居民積極性……這些立體化宣傳舉措層層遞進、深入人心,不僅讓垃圾分類知識家喻戶曉,更有效激發了居民主動參與的內生動力,為街道垃圾分類工作的常態化、長效化開展筑牢了堅實基礎。
智慧“加碼”,推動垃圾分類水平提升
舊電腦、塑料瓶、廢紙箱、舊衣物……這些可回收的廢棄物品,在新城橋街道朝暉社區有了新去處。居民只需在智能回收柜前掃碼,跟著語音提示投放物品,“環保金”就能實時到賬。為了增強宣傳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朝暉社區聯合南通科技學院發布AI數字人垃圾分類文明倡議視頻,把枯燥的分類知識變成居民愿意看、記得住的趣味內容。
垃圾分類是一場持久戰,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地推進。接下來,新城橋街道將在深化共治共享機制、創新立體宣傳模式、升級智慧分類服務的道路上持續發力,讓“關鍵小事”更貼民生溫度,讓“民生大事”更顯治理精度,繪就基層治理綠色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