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崇川在線
發布時間: 2025-09-23
瀏覽次數:
字體: [小] [中] [大]
“22點13分,垃圾分類亭實拍,干凈無異味、無落地包。”晚上十點剛過,張淑南阿姨仍在紫荊花社區里自覺巡邏,并將巡邏情況反饋到“啄木鳥小分隊”群。近年來,紫荊花社區組織起一批張阿姨這樣的熱心居民,組成“啄木鳥小分隊”,大家從美化環境做起,逐步探索出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新路徑,繪就了一幅愛上紫荊、美美與共的幸福圖景。
深化“啄木鳥行動”實現環境問題“自查自糾”
“以前下班晚,垃圾房關了,只能把袋子放在門口,自己也覺得不好看。”居民王先生感慨道,“現在開放時間延到晚上十點,我們下班后也能投遞了,真是太貼心了!”這句樸實的認可,源于紫荊花社區黨委推動的“啄木鳥行動”。面對衛生死角和垃圾落地難題,社區沒有“等靠要”,而是發動30多位居民組成“小分隊”,開展常態化巡查與分類指導。志愿者榮阿姨一邊演示分類一邊笑著說:“我們來一起學習垃圾分類,一起讓家園變得更美。”在黨群聯動下,小區悄然變了樣:垃圾不落地、分類更精準,家園真正實現了“居民自己的事自己管”。
推出“趣味科普”助力垃圾分類“易學易用”
為了讓高齡居民輕松掌握分類和投遞技巧,社區聯合日間照料站推出圖文并茂的“漫畫指南”,清晰介紹設備使用方法、投放流程和常見問題處理。此外,社區還同步開展垃圾分類互動小游戲,組織居民參與“分類飛行棋”和“環保沙包”趣味活動,讓居民在玩樂中精準掌握分類要領。居民嚴阿姨高興地說:“‘紅燈不可投,綠燈才可投’,有漫畫指導,還有游戲玩,記得清楚也學得開心!”這些直觀、好玩的趣味科普,不僅顯著提高了分類準確率,也增強了老年群體的參與信心和歸屬感。
傳播“物業日志”實現社區信任“共建共融”
年過八旬的居民骨干周孝慈不僅認真督促物業盡責履職,還每天在業主群轉發自己剪輯小區環境美化后的短視頻,引來一片點贊;“真沒想到,物業師傅連居民家里的水管問題都及時解決!”他感慨道。從修枝除草到檢修設施……這些日常工作中的溫暖片段,在微信群內不斷被分享,讓以往物業與居民之間那種“看不見的隔閡”,逐漸被真實而碎片化的記錄所打破。物業項目經理曾主任坦言:“我們也是第一次被這么多人‘看見’,居民拍的視頻,比我們自己的宣傳更有說服力。”就這樣,信任在一段段鮮活畫面中悄然重建,合作也在一次次互動中不斷深化。
“我們這代人會在這里慢慢老去……有什么理由不趁著還有精力,一起把咱們的生活環境搞得更好呢?”正如張阿姨這句樸實卻充滿力量的話語所傳遞的,紫荊花社區的改變,歸根結底源于每一個“我”對家園的共同眷戀與擔當。未來,紫荊花社區黨委將持續搭建平臺、響應訴求,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乃至“創造者”,進一步激發居民主動性、增強社區凝聚力,構建“老有所依、鄰里有所愛”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