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014206640/2020-01044 | 分類: | 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監管 通知 | ||
| 發布機構: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文號: | 港閘政辦〔2020〕26號 | ||
| 成文日期: | 2020-04-30 | 發布日期: | 2020-04-30 | 有效性: | 有效 |
| 名稱: |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港閘區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 ||||
| 索引號: | 014206640/2020-01044 |
| 分類: | 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監管 通知 |
| 發布機構: | 市場監督管理局 |
| 文號: | 港閘政辦〔2020〕26號 |
| 成文日期: | 2020-04-30 |
| 發布日期: | 2020-04-30 |
| 有效性: | 有效 |
| 名稱: |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0年港閘區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
各街道辦事處,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2020年港閘區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南通市港閘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4月30日
2020年港閘區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
2020年全區食品安全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關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四個最嚴”要求,以“補足短板、夯實基礎、創新機制、打造品牌”為重點,提升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全力沖刺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逐步實現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強富美高”新港閘提供堅實保障。
一、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
1.深入學習《規定》和《意見》。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和《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的學習研究,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強化紅線意識,堅守底線思維,筑牢安全防線,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把食品安全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民生工程抓緊抓實。〔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食安委成員單位、區食安辦〕
2.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嚴格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南通市食品安全工作責任規定(試行)》,明確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建立健全黨委常委會委員食品安全相關工作責任清單。強化區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協調機制,加強督查督辦,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各街道要建立食安委,統籌協調轄區食品安全工作,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內容。區食品安全委員會加強形勢分析,建立統計數據定期共享機制。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市場監管的首要職責。〔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食安委成員單位、區食安辦〕
3.落實行業管理責任。行業管理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對主管領域的食品安全承擔管理責任,明確承擔食品安全工作職責的機構和人員,強化法律標準宣貫,開展業務培訓,開展管理檢查,履行食品安全行業管理職責。〔責任單位:區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區食安辦〕
4.落實部門監管責任。依法依規制定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厘清監管事權,加強對基層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深化綜合執法改革,加強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和能力建設,執法力量向一線崗位傾斜。基層農業綜合執法部門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重點任務,基層市場監管或綜合執法部門要以食品安全為首要職責,推行專業化+網格化監管模式。〔責任單位:區食安委相關成員單位、區食安辦〕
5.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大力推行責任告知承諾制度、風險識別管控制度、安全隱患自查制度、供應鏈追溯制度、培訓考核制度。督促高風險大型食品企業建立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建立農產品生產者自我質量控制,自我開具合格證和自我質量安全承諾制度。督促企業完善追溯體系,確保產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風險可控。督促重點食品相關產品生產企業開展自查,食品生產企業自查報告率達到90%以上。企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崗位人員法規知識抽查考核合格率達到90%以上。全面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鼓勵企業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委發改委、區商務局、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
6.強化督查督導。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重點工作督查,確保年度食品安全各項重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優化食品安全綜合評價體系。健全食品安全問責制度,嚴肅查處食品安全領域失職瀆職行為。〔責任單位:區食安辦、區紀委監委〕
二、大力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十大攻堅行動
7.推進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提升行動。研發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獸藥產品,淘汰高風險產品。完成淘汰現存10種高毒農藥的風險評估。農藥利用率達40%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達40%以上。在全區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做好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工作,加強土壤耕地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水局、市生態環境局港閘分局〕
8.實施風險評估和監測專項提升行動。開展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食源性疾病、食品相關產品等風險監測,加強地方特色食品、高風險食品、高風險項目的專項監測。〔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衛健委、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
9.推進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整治保健食品市場經營秩序,嚴厲打擊利用食品和保健食品進行欺詐、虛假宣傳等行為。〔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市場監管局〕
10.推進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行動。針對問題突出地區實施拉網式排查,嚴厲打擊山寨假冒、虛假標識、以次充好、“三無”等行為,建立農村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常態化機制,堅決取締“黑工廠”“黑窩點”和“黑作坊”,確保農村食品來源合法、渠道清晰、質量可靠,提升農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市場監管局〕
11.推進進口食品治理行動。強化流通領域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嚴防輸入型食品安全風險。〔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市場監管局〕
12.推進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壓實學校、學校食堂原料供應商、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責任制,實施全覆蓋自查和監督檢查,食堂基礎設施、重點設備配備達到標準要求,中下學“陽光食堂”實現省市區校四級聯網,防范發生群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繼續推進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 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達到100%。〔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教育局、區市場監管局〕
13.推進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鼓勵餐飲服務提供者采用“互聯網+明廚亮灶”形式,提升餐飲智慧化管理水平。落實網絡訂餐平臺責任,保證線上線下餐飲同標同質。〔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市場監管局〕
14.推進“優質糧食工程”行動。做好糧食烘干存儲服務,提高綠色優質安全糧油產品供給水平。〔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改委〕
15.推進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規范管理提升行動。完善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一票通”制度機制,規范快檢管理,提升農貿市場規范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商務局、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
16.推進食品小作坊規范提檔升級行動。以食品小作坊示范創建典型為引領,推進食品小作坊規范登記,聯小做大,整合做強。〔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市場監管局〕
三、著力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17.突出重點問題整治。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做好農產品種養環節的安全監管,組織開展“食安利劍2020”韭菜和豆芽全過程專項治理。〔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城管局、市公安局港閘分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以生產日期、保質期的標注方式為重點,開展標簽規范管理工作。嚴格落實保健食品標簽標注警示用語規定,規范企業保健食品營銷行為,規范保健功能聲稱及評價方法。〔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市公安局港閘分局、區商務局、區衛健委、區市場監管局〕鼓勵實行學校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加強旅游景區、養老機構、建筑工地等食品安全管理。開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諾活動。獲證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抽查考核覆蓋率達到100%。加快推進食品銷售風險分級管理工作。持續推動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完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加強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和監督檢查。〔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文廣旅局、區衛健委、區城管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委〕
18.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落實“處罰到人”、從業禁止、從重處罰有關規定,提高違法成本。加大重大案件督查督辦力度。加大對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繼續鞏固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按照統一部署,開展“昆侖2020”行動和落實“四個最嚴”專項行動,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犯罪高壓態勢。〔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委政法委、市公安局港閘分局、區司法局、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城管局、區衛健委、區教育局〕
四、持續提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
19.加強依法監管能力。完善行刑銜接機制,解決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案件取證難、移送難、入罪難及涉刑案件涉案產品認定等問題。建立源頭治理工作機制,公安機關及時將發現的突出問題通報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應及時開展源頭治理并反饋辦理情況。落實國家關于食品安全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規定,做好與民事和行政訴訟的銜接配合。〔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公安局港閘區分局、區司法局、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區城管局、區衛健委〕
20.提高風險管理能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基層網格化管理。依托現有資源加強食品檢查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強化食品安全犯罪專業偵查力量建設。加快實現監管隊伍裝備配備標準化,執法程序和執法文書標準化、規范化。規范食品快檢使用管理。推進“互聯網+食品”監管,重點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建立重點食品追溯協作平臺,推動追溯體系互聯互通。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提升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能力水平,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食品相關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開展風險監測結果分析和通報會商。〔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改委、區商務局、區科技局、區農水局、區衛健委、區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港閘分局〕
21.提升食品抽檢實效。農產品和食品年抽檢量達到6批次/千人。年度食品監督抽檢任務完成率、抽檢結果信息公示率、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100%。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
五、大力助推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22.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食用農產品認證和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制度,建立并推進實施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相關配套制度。深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改革,落實“證照分離”“不見面審批”改革措施,對部分低風險食品實施“公開承諾”“先證后照”管理。扎實推進食品小作坊登記和食品攤販、微型餐飲備案管理,完善食品添加劑經營監管制度。〔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農水局、區市場監管局〕
23.促進食品產業提質升級。鼓勵采用高于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行業地方標準,鼓勵樹立區域品牌。加大食品安全標準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開展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實施質量興農計劃。加強對重點自主品牌、特色食品品牌、地方“老字號”的跟蹤培育。推進農產品和食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覆蓋基地、物流配送、批發等環節的放心食材供應鏈建設。加強食品領域科技創新。深入推進肉菜追溯體系建設,全區規模以上農業生產主體可追溯率達到85%以上。〔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發改委、區科技局、區農水局、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
六、積極構建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24.大力推進實施“雙安雙創”。嚴格對照創建指標體系,攻克問題短板,力爭高水平創成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扎實做好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創建工作。持續深化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長效管理。〔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區食安辦〕
25.加強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全區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加強食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加強對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宣貫工作。深入挖掘、提煉具有港閘特色的食品安全治理措施和成效,通過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結合,營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宣教氛圍。〔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食安委成員單位、區食安辦〕
26.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的原則,第一時間權威發聲,實事求是公布信息,掌握食品安全工作主動權,依法依規妥善處理食品安全事件。加大食品安全網絡輿情監測研判力度,做好重大突發輿情處置。〔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食安委成員單位、食安辦〕
27.發揮社會多元主體作用。充分發揮人大、政協、大中小學校、行業協會、社會團體、第三方機構等作用,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構建各方良性互動、有序參與、有力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責任單位:各街道辦事處、區食安委成員單位、食安辦〕
